全球資訊:找準非遺與當代人需求的連接點
(資料圖片)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主題是“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保護非遺,需要見人見物見生活;傳承非遺,重在傳技傳藝傳精神。要讓非遺在現代生活中綻放出迷人光彩,必須找準非遺與當代人需求的連接點。
找準非遺與當代人精神需求的連接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它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結晶,是人民創造力的高度體現,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等多重價值。作為文化遺產,其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價值是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非遺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一以貫之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祈愿和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蘊含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蘊含著精忠報國、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道德理念,體現著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要讓非遺在現代生活中綻放出迷人光彩,首先必須引導人們以敬畏的態度看待非遺,同時,對非遺中所蘊含的精神價值進行生動、深入的闡釋,凸顯非遺中蘊含的精神價值,使其和當代人的精神需求產生密切關聯,讓非遺在當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鑄造中發揮作用、顯現光彩。
找準非遺與當代人文化需求的連接點
美好文化生活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人普遍對享受美好文化生活有著很高期待。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民俗十大類,我國已經公布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就有1557項。非遺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用來滿足當代人文化需求的空間很大、途徑很多,關鍵在于找準非遺和當代人文化需求的連接點。要契合當代人對美好文化空間的需求,利用非遺資源、非遺項目、非遺元素,建設更多有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適合當代人觀賞、學習、體驗、休閑需要的非遺空間。要契合當代人對美好文化產品的需求,引導非遺傳承人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多創作生產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貼近當代人的情感和心靈、能夠吸引和打動當代人的非遺作品和非遺產品。要契合當代人對參與美好文化活動的需求,加強創新,多策劃和舉辦創意獨特、形式新穎、內容高雅、內涵豐富、便于參與的非遺活動。要契合當代人對新的美好生活方式的需求,開展非遺課堂、非遺欣賞、非遺分享、非遺學習等活動,幫助人們建立更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美好生活方式。要讓非遺全面進入當代人的文化生活,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綻放光彩。
找準非遺與當代人消費需求的連接點
相當一部分非遺項目的物質載體和物質形態是作品和產品,而非遺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也可以開發和衍生出無數新的產品。不管是利用非遺的傳統核心技藝所創作的新的作品和產品,還是利用非遺元素開發和生產的新的創意產品,都必須進入消費領域和消費環節,被當代人消費和享用,才會產生實際的價值和意義。而要讓非遺成為當代人的“消費寵兒”,就必須充分了解當代人的消費心理、消費傾向、消費喜好、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同時還要有能力引導消費者的需求,使今天的非遺作品和產品能夠博得消費者的歡心。目前各地建設的非遺景區、非遺小鎮、非遺街區、非遺產業園、非遺文化園、非遺商店、非遺主題餐廳、非遺主題酒店、非遺主題民宿、非遺主題劇場,以及編輯出版的非遺主題圖書,編創的蘊含非遺元素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魔術、雜技作品,制作的非遺紀錄片、影視劇、短視頻、動漫作品、劇本殺作品等,都是引導和對接消費者非遺需求的有益嘗試。
找準非遺與當代人開展創造需求的連接點
非遺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當代人對開展文化創造有著強烈的需求和渴望。我們要針對當代人開展文化創造的需求,充分挖掘非遺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基因和最有價值的文化元素、文化符號,找尋和解讀非遺中隱藏的中華民族文化創造的密碼,用非遺開啟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靈感,增強我們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要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其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要深入挖掘非遺資源,充分運用創意和科技手段,廣泛應用多種載體和表現形式,開發出更多適應現代生活需求,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相統一,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要通過非遺在現代生活中綻放出的迷人光彩,吸引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更進一步涵養和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作者系文化學者、江蘇省文化館館長、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